虐戀者
虐戀者最基本按攻與受作為分類,分為施虐者(「Top」、「Dominant」、「S」、「主人」)和受虐者(「Bottom」、「Submissive」、「M」、「奴隸」)。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角色通常是固定的,但存在部分虐戀者既扮演施虐者又扮演受虐者的情況[13],這種情況被稱為「雙向」(「Switch」 ("SW"))[14],此外還有自我虐待的虐戀者,即施虐與受虐皆為自己,例如:自我綁縛。
虐戀者之間的關係各式各樣,有短期的臨時伴侶,也有長期伴侶;虐戀者多數基於各取所需的原則下免費進行虐戀活動,但亦有人以此作為全職職業,通過廣告招徠並收取不菲費用[15][16];性別上,有男性施虐女性受虐、女性施虐男性受虐、男性施虐男性受虐、女性施虐女性受虐四種。
虐戀社群一般在電話或網際網路上形成,網際網路上存在眾多以虐戀為主題的網站或社交網絡,例如美國的Fetlife。在網際網路以外,也有虐戀者結成公開社團開展活動,例如台灣的皮繩愉虐邦[17],而美國虐戀者亦會每年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佛森街舉辦街頭遊行(Folsom Street Fair,FSF),是為全球最大的虐戀社群活動。[18]
特徵
虐戀活動通常擁有以下特徵:[19]
參與者皆出於自願,且在參與者能接受的程度內保證安全和理智。[20]
活動之前參與者會事先就角色分配、活動內容、情節場景、安全措施等細節做好約定,例如相互間的稱呼(例如「主人」、「女王」等)、能否邀請陌生人加入、能否攝像或者錄影、能否性交或自慰、能否暴露生殖器官等、實施什麼樣的虐待措施、可不可以使用刃器刺破皮膚等。其中最重要的約定是一個安全詞(Safeword),因為在虐戀活動中,參與者無法分辨對方的「不」、「停下」這樣的話是真是假,而受虐者佩戴口塞時更是說不出任何詞語,安全詞則是一個其他的詞或者動作(例如手掌連續三次握拳),一旦安全詞出現,虐戀活動就會停止。
虐戀活動總是由受虐者掌握最終主導權,因為受虐者的承受能力有限,施虐者會隨時觀察受虐者的語言、表情、生理狀況,以便調節虐待措施的強度、節奏,保證雙方的愉悅同時避免發生危險。甚至有觀點認為,虐戀行為可以視為受虐者的自慰活動,施虐者所出演的角色只是為了幫助受虐者實現他的幻想。虐戀活動中,施虐者的過度表現(例如過分的鞭打及超出受虐者接受範圍的語言侮辱)會導致虐戀活動失敗。
虐戀活動受虐者多於施虐者,有觀點認為虐戀活動中,施虐者必須掌握節奏、避免危險、發明遊戲,故而消耗精力巨大,所以願意擔當施虐者的人少。
施虐傾向和受虐傾向常常出在同一個人身上,即虐戀的主動形式與被動形式通常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弗洛伊德最先提出這樣的看法:「一個在性關係中能夠從對他人施加痛苦中感到快樂的人,也能夠享受從性關係中接受痛苦的快樂。一個有施虐傾向的人通常同時又是一個有受虐傾向的人,雖然這一變態的主動或被動方面在他身上發展得更為強烈,在他的性活動中表現為主要傾向。」他認為施虐者大多有過受虐的經歷,因為施虐者自身曾經有過將快感與痛感聯繫在一起的體驗,才能夠通過施加疼痛獲得快樂,而如果一個施虐者沒有親身體驗過將痛感與快感聯繫在一起的受虐經驗,則很難從他人的痛苦中發現快樂。[21]但是,虐戀者從個人經驗出發,並不認同這一觀點。
幻想在虐戀中占有重要地位,虐戀者容易因幻想而獲得性興奮。
虐戀活動具有遊戲性質、表演性質、儀式性質和象徵性質。大多數情況下,虐戀行為不會造成嚴重的需要醫療救治的肉體傷害,所造成的傷害都是輕微的、遊戲性的。虐戀活動通常有遊戲規則(例如施虐者和受虐者之間「簽訂」的奴役「契約」),並擁有一套儀式流程。
虐戀活動富於表演性和挑逗性。
虐戀活動富於等待和懸念。
虐戀活動需要大量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虐戀活動的表演性質,要求參與者創造一系列規則、儀式、虐待方法,甚至是故事情節。
虐戀活動還具有幽默感。一些虐戀活動中,參與者和旁觀者會因為虐戀情節而獲得娛樂。
虐戀活動的參與者,尤其是對應的施虐者和受虐者雙方的關係極為緊密,相互非常了解、熟悉、信賴。
虐戀活動通常伴隨著戀物性質,虐戀活動中大量出現舔舐足部或鞋襪、肛門崇拜、足交等戀物行為,甚至完全替代生殖器的性交。許多虐戀者同時是戀物者。
除此之外,虐戀活動還有一些社會學特徵:
虐戀者女性多於男性,而有受虐傾向的女性多於男性。
有調查表明,虐戀傾向越是在社會上層越常見,而從小遭受家庭暴力的下層階級中較少,幸福的中產階級家庭中較多。有觀點認為,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人士參與虐戀出於一種補償心理。經濟上的解釋是,虐戀活動需要的裝備價格昂貴,而虐戀比一般的賣淫活動收費也高出許多。
有觀點認為,虐戀有非常濃厚的英國特色,虐戀在英國文化中常見。但目前虐戀活動存在於美國、德國、日本等多個國家。
市場的商業行為將虐戀帶入主流,虐戀活動正逐步常見化、主流化。近20年來,性用品商店開始銷售皮革緊身衣、皮鞭、手銬、腳鐐等虐戀用品,且銷量正逐步攀升。[22]亦有流行文化正面或側面描繪虐戀文化,例如藝人鍾麗緹曾拍攝虐戀風格寫真集[23]。
留言
張貼留言